美國革命是一件政治、社會和軍事的大事件,發生時間從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結束至1789年北美13州批准美國憲法生效。經過艱苦鬥爭,革命終於迫使英國放棄了最有價值的殖民地,使大不列顛遭受了有史以來最滲重的失敗。波士頓17751775年那個載入史冊的早春,憤怒的人們在列剋星敦的鎮前草地上朝英國軍隊開槍,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而在此之前,流血事件已經層出不窮。國王的稅務官們被憤怒的愛國者們塗滿焦油,沾上羽毛。皇家緝私船遭遇伏擊;在一件襲擊事件中,攻擊者登艦,使其擱淺在海灘上,最後一焚了之。1770年波士頓發生了槍擊殖民者事件,在北美人的大肆宣傳下,此次事件被描繪成了"波士頓大屠殺"(BostonMassacre)。而事實上這是由塞繆爾·亞當斯領導的一夥激進分子挑起的,就是為了在波士頓製造事端。稍後又有一些市民加入進來,羞辱英國軍人,致使其向人群開槍,結果11人中槍,其中5人身亡。波士頓叛亂分子學到了別用雪球同全副武裝的英軍對抗的教訓,但也迫使英國駐軍撤離出市中心。這些英國士兵後來被波士頓法院無罪開釋,為他們辯護的是2位北美律師約翰·亞當斯和約翰.奧蒂斯(JohnOtis)。
真正的戰鬥發生於1775年4月。一支英軍突襲隊從波士頓出發,前去摧毀一座位於康科德的軍火庫,並抓捕可能就藏匿在康科德村落內的叛亂分子首領。民眾對英軍行動義憤填膺,民兵紛紛拿起武器投入截擊英軍的戰鬥。北美人的反抗使英軍突襲隊幾乎全軍覆沒,並最終引發了一場包括法國、西班牙、荷蘭與新生的美國共同對抗大英帝國的戰爭。
馬薩諸塞民兵將英軍突襲隊趕回波士頓後,新組建的新英格蘭軍隊隨後包圍了這座城市,佔據了一個伸入波士頓港內的半島,該處毗鄰繁華的小鎮查爾斯頓(Charlestown)。英軍將領托馬斯·蓋奇命令2,000名正規軍將民兵驅離該地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北美人頑強堅守住了陣地,擊退英軍兩次強攻,給敵人帶來嚴重傷亡。英軍戰地指揮官威廉·豪爵士將從山坡上潰退下來的英軍重新集結起來,孤注一擲,命令部隊發動最後一次猛攻。北美民兵彈藥用盡,只得通過"波士頓頸項"後撤,英軍順勢佔領了陣地。此役北美軍隊看似失利,但也僅此而已,他們仍舊牢牢地圍困著城市。
1775年夏,喬治·華盛頓到達波士頓附近的劍橋鎮(Cambridge),走馬上任"大陸軍"指揮官一職。他發現那裡的情況簡直一團糟:大陸軍與其說是一支軍隊,不如說是一群武裝暴徒。好在仍有一些敬業的軍官勤勉工作,至少命令還能執行,紀律大抵得以維持。亨利·諾克斯被派往新近佔領的提康加德羅要塞,將在那裡繳獲的火炮押送到波士頓軍營。他的遠征隊在冰天雪地中跋涉300英里,憑藉頑強毅力和不屈勇氣,把這批重約60噸的軍械運抵前線,成就了一個軍事工程上的奇蹟。此時豪將軍已接替蓋奇擔任北美英軍總指揮官,他見勢不妙,便撤離波士頓,後退到哈利法克斯(Halifax)。
加拿大1775北美人對加拿大的深刻印象無疑來自於當年那些恐怖時刻的殘餘記憶——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突襲隊從加拿大出發,攻擊北美人的定居點,屠殺移民,燒毀他們的房屋。1775年,北美人不滿足於報復性襲擊,反而有更大的雄心。大陸會議希望從英國人手中奪取加拿大,將其納入北美殖民地聯盟當中,不過這個野心勃勃的目標從來沒有實現。
北美軍隊採取雙管齊下的戰術入侵加拿大。一支部隊由前英國軍官理查德·蒙哥馬利(RichardMontgomery)將軍率領。另一支軍隊的指揮官是貝內迪克特.阿諾德(BenedictArnold),此人頗具才幹,並將成為積極進取,爭強好勝的軍事領導人,可是最終他還是背叛了自己曾經為之奮鬥的獨立事業。
蒙哥馬利採取常規路線,取道上尚普蘭湖入侵加拿大;阿諾德則冒險穿越緬因的荒原。這是一次史詩般的行軍,然而這項成就卻往往為人所忽視。兩位指揮官基本達成目標,雙方會師於魁北克城下,併當即決定拿下此城,不成功則成仁。在加拿大致命的寒冬里,進攻必須克服兩個方面的阻礙:暴風雪和英軍的抵抗決心。蒙哥馬利在偵察時戰死,阿諾德也在領軍通過魁北克下城時身受重傷。兩次進攻全部受挫,原本指望加拿大人能予以協助,也化為泡影。北美軍隊得到增援後在加拿大勉強支撐到春天,接著英軍發動了一次決定性的攻擊,將北美人趕回到南方。
英軍駐加拿大司令官蓋伊·卡爾頓爵士(SirGuyCarleton)隨即率部南下追擊。貝內迪克特·阿諾德則儘可能重新集結隊伍,以應付迫在眉睫的英軍威脅。卡爾頓有一支適合湖面作戰的艦隊,船員素質也很高。本來策划進攻的阿諾德只好在尚普蘭湖上拼湊出臨時艦隊,讓瞥腳的新手們去駕駛,暫時遲滯了卡爾頓的追擊。然而戰鬥中還是有很多北美艦船被擊沉或捕獲。儘管卡爾頓取得了瓦爾庫島之戰(BattleofValcourIsland)的戰術勝利,之後他卻退回加拿大,將這場消耗戰的戰略勝利拱手讓給了阿諾德。紐約和普林斯頓1776華盛頓相信即便很困難,在沒有一支可以正常運作的海軍的情況下也依然有可能保衛紐約,可惜這不是明智的決策,反而將導致一場災難。
豪將軍率領一支30,000人的軍隊抵達紐約,他們全部是英國和德意志正規軍。華盛頓軍雖然數量上佔優,但皆是未經實戰檢驗,不甚可靠的民兵,而且地形不利。在皇家海軍的支持下,豪將軍於1776年8月23-30日發起長島之戰,幾乎聚殲華盛頓軍。在哈萊姆高地(HarlemHeights),通常被稱為"峽穀道"(HollowWay)的地方,美軍同英軍遭遇,旋即成功反擊,然而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動罷了,失敗的美軍仍然持續後退。
華盛頓只得撤出紐約,接著在白原(WhitePlains)又遭敗績。英國人強攻哈德遜河上的華盛頓堡,美軍有生力量及物資均遭到不可承受的損失。橫跨哈德遜河的李堡被棄後,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隨著冬天來臨,撤退到特拉華河對岸的華盛頓及其核心幕僚們開始重整殘部。每天都有傷病減員,開小差跑路時有發生,很多人因服役期已滿而離開軍隊。此時華盛頓手下只有區區5,000人,這支軍隊隨時都可能土崩瓦解。
1776年聖誕節,華盛頓策划了一次大膽的軍事行動。全軍跨過布滿碎冰塊的特拉華河,拔掉了特倫頓(Trenton)的一個黑森僱傭軍據點。英軍本來以為華盛頓已經窮途末路了,這時只好派遣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前去應對。華盛頓從特倫頓出發,利用夜色機動,瞞過英軍繞到普林斯頓附近,在那裡擊潰了英軍後衛部隊,接著美軍全身而退,返回莫里斯敦(Morristown)冬季營地。査爾斯頓17761776年夏,英軍向南挺進,試圖佔領南卡羅來納另一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港口城市查爾斯頓。為了確保大批軍隊安全登陸並佔據城市,英軍首先要攻克城市防禦要塞,然而由於戰術失誤和美軍頑強抵抗,進攻失敗了。
英方計劃採取海上攻擊方案,戰役序幕隨著炮彈從海上飛來拉開了。海軍的初期行動因3艘戰艦擱淺而一無所獲。依託查爾斯頓城內及周邊的堅固防禦工事,美軍靜靜等待英軍駛過海峽,進入武器射程。
當艦隊終於靠近後,工事內的美軍火炮首先朝英國戰艦開火,持續猛烈的炮火擊退了皇家海軍。英軍馬上還擊,不過對以蒲葵為原料修建的工事損害有限,美軍傷亡也微不足道。英軍對美軍的抵抗強度大為驚訝,若不能首先壓制來自美軍防禦工事的炮擊,或者至少使之部分失去戰鬥力,就無法登陸。雖然英軍憤懣不已,但也只好放棄進攻。他們舔舐著傷口,轉而向北航行到紐約,加入威廉·豪的隊伍。此時豪將軍正入侵北美中部殖民地,力圖攻陷紐約城,控制這座天然良港。布蘭迪萬河17771777年發生的兩場戰役將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不過美軍主力在華盛頓的指揮下卻再度慘敗於豪將軍。
豪決心奪取當時的美國首都費城,並於1777年9月11日在布蘭迪萬河擊敗華盛頓。華盛頓本來佔據了有利地形,不過堪稱戰術大師的豪首先採取佯攻,然後迂迴至華盛頓和他的幕僚們都忽視了防備的側翼。華盛頓再一次在同英軍對壘的重要戰役中失利,豪將軍也再一次未能聚殲大陸軍。只要這支軍隊一息尚存,革命就希望猶在。
1775年美國革命都有哪些戰鬥和戰役?
美國革命是一件政治、社會和軍事的大事件,發生時間從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結束至1789年北美13州批准美國憲法生效。經過艱苦鬥爭,革命終於迫使英國放棄了最有價值的殖民地,使大不列顛遭受了有史以來最滲重的失敗。
波士頓1775
1775年那個載入史冊的早春,憤怒的人們在列剋星敦的鎮前草地上朝英國軍隊開槍,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而在此之前,流血事件已經層出不窮。國王的稅務官們被憤怒的愛國者們塗滿焦油,沾上羽毛。皇家緝私船遭遇伏擊;在一件襲擊事件中,攻擊者登艦,使其擱淺在海灘上,最後一焚了之。1770年波士頓發生了槍擊殖民者事件,在北美人的大肆宣傳下,此次事件被描繪成了"波士頓大屠殺"(BostonMassacre)。而事實上這是由塞繆爾·亞當斯領導的一夥激進分子挑起的,就是為了在波士頓製造事端。稍後又有一些市民加入進來,羞辱英國軍人,致使其向人群開槍,結果11人中槍,其中5人身亡。波士頓叛亂分子學到了別用雪球同全副武裝的英軍對抗的教訓,但也迫使英國駐軍撤離出市中心。這些英國士兵後來被波士頓法院無罪開釋,為他們辯護的是2位北美律師約翰·亞當斯和約翰.奧蒂斯(JohnOtis)。
真正的戰鬥發生於1775年4月。一支英軍突襲隊從波士頓出發,前去摧毀一座位於康科德的軍火庫,並抓捕可能就藏匿在康科德村落內的叛亂分子首領。民眾對英軍行動義憤填膺,民兵紛紛拿起武器投入截擊英軍的戰鬥。北美人的反抗使英軍突襲隊幾乎全軍覆沒,並最終引發了一場包括法國、西班牙、荷蘭與新生的美國共同對抗大英帝國的戰爭。
馬薩諸塞民兵將英軍突襲隊趕回波士頓後,新組建的新英格蘭軍隊隨後包圍了這座城市,佔據了一個伸入波士頓港內的半島,該處毗鄰繁華的小鎮查爾斯頓(Charlestown)。英軍將領托馬斯·蓋奇命令2,000名正規軍將民兵驅離該地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北美人頑強堅守住了陣地,擊退英軍兩次強攻,給敵人帶來嚴重傷亡。英軍戰地指揮官威廉·豪爵士將從山坡上潰退下來的英軍重新集結起來,孤注一擲,命令部隊發動最後一次猛攻。北美民兵彈藥用盡,只得通過"波士頓頸項"後撤,英軍順勢佔領了陣地。此役北美軍隊看似失利,但也僅此而已,他們仍舊牢牢地圍困著城市。
1775年夏,喬治·華盛頓到達波士頓附近的劍橋鎮(Cambridge),走馬上任"大陸軍"指揮官一職。他發現那裡的情況簡直一團糟:大陸軍與其說是一支軍隊,不如說是一群武裝暴徒。好在仍有一些敬業的軍官勤勉工作,至少命令還能執行,紀律大抵得以維持。亨利·諾克斯被派往新近佔領的提康加德羅要塞,將在那裡繳獲的火炮押送到波士頓軍營。他的遠征隊在冰天雪地中跋涉300英里,憑藉頑強毅力和不屈勇氣,把這批重約60噸的軍械運抵前線,成就了一個軍事工程上的奇蹟。此時豪將軍已接替蓋奇擔任北美英軍總指揮官,他見勢不妙,便撤離波士頓,後退到哈利法克斯(Halifax)。
加拿大1775
北美人對加拿大的深刻印象無疑來自於當年那些恐怖時刻的殘餘記憶——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突襲隊從加拿大出發,攻擊北美人的定居點,屠殺移民,燒毀他們的房屋。1775年,北美人不滿足於報復性襲擊,反而有更大的雄心。大陸會議希望從英國人手中奪取加拿大,將其納入北美殖民地聯盟當中,不過這個野心勃勃的目標從來沒有實現。
北美軍隊採取雙管齊下的戰術入侵加拿大。一支部隊由前英國軍官理查德·蒙哥馬利(RichardMontgomery)將軍率領。另一支軍隊的指揮官是貝內迪克特.阿諾德(BenedictArnold),此人頗具才幹,並將成為積極進取,爭強好勝的軍事領導人,可是最終他還是背叛了自己曾經為之奮鬥的獨立事業。
蒙哥馬利採取常規路線,取道上尚普蘭湖入侵加拿大;阿諾德則冒險穿越緬因的荒原。這是一次史詩般的行軍,然而這項成就卻往往為人所忽視。兩位指揮官基本達成目標,雙方會師於魁北克城下,併當即決定拿下此城,不成功則成仁。在加拿大致命的寒冬里,進攻必須克服兩個方面的阻礙:暴風雪和英軍的抵抗決心。蒙哥馬利在偵察時戰死,阿諾德也在領軍通過魁北克下城時身受重傷。兩次進攻全部受挫,原本指望加拿大人能予以協助,也化為泡影。北美軍隊得到增援後在加拿大勉強支撐到春天,接著英軍發動了一次決定性的攻擊,將北美人趕回到南方。
英軍駐加拿大司令官蓋伊·卡爾頓爵士(SirGuyCarleton)隨即率部南下追擊。貝內迪克特·阿諾德則儘可能重新集結隊伍,以應付迫在眉睫的英軍威脅。卡爾頓有一支適合湖面作戰的艦隊,船員素質也很高。本來策划進攻的阿諾德只好在尚普蘭湖上拼湊出臨時艦隊,讓瞥腳的新手們去駕駛,暫時遲滯了卡爾頓的追擊。然而戰鬥中還是有很多北美艦船被擊沉或捕獲。儘管卡爾頓取得了瓦爾庫島之戰(BattleofValcourIsland)的戰術勝利,之後他卻退回加拿大,將這場消耗戰的戰略勝利拱手讓給了阿諾德。
紐約和普林斯頓1776
華盛頓相信即便很困難,在沒有一支可以正常運作的海軍的情況下也依然有可能保衛紐約,可惜這不是明智的決策,反而將導致一場災難。
豪將軍率領一支30,000人的軍隊抵達紐約,他們全部是英國和德意志正規軍。華盛頓軍雖然數量上佔優,但皆是未經實戰檢驗,不甚可靠的民兵,而且地形不利。在皇家海軍的支持下,豪將軍於1776年8月23-30日發起長島之戰,幾乎聚殲華盛頓軍。在哈萊姆高地(HarlemHeights),通常被稱為"峽穀道"(HollowWay)的地方,美軍同英軍遭遇,旋即成功反擊,然而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動罷了,失敗的美軍仍然持續後退。
華盛頓只得撤出紐約,接著在白原(WhitePlains)又遭敗績。英國人強攻哈德遜河上的華盛頓堡,美軍有生力量及物資均遭到不可承受的損失。橫跨哈德遜河的李堡被棄後,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隨著冬天來臨,撤退到特拉華河對岸的華盛頓及其核心幕僚們開始重整殘部。每天都有傷病減員,開小差跑路時有發生,很多人因服役期已滿而離開軍隊。此時華盛頓手下只有區區5,000人,這支軍隊隨時都可能土崩瓦解。
1776年聖誕節,華盛頓策划了一次大膽的軍事行動。全軍跨過布滿碎冰塊的特拉華河,拔掉了特倫頓(Trenton)的一個黑森僱傭軍據點。英軍本來以為華盛頓已經窮途末路了,這時只好派遣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前去應對。華盛頓從特倫頓出發,利用夜色機動,瞞過英軍繞到普林斯頓附近,在那裡擊潰了英軍後衛部隊,接著美軍全身而退,返回莫里斯敦(Morristown)冬季營地。
査爾斯頓1776
1776年夏,英軍向南挺進,試圖佔領南卡羅來納另一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港口城市查爾斯頓。為了確保大批軍隊安全登陸並佔據城市,英軍首先要攻克城市防禦要塞,然而由於戰術失誤和美軍頑強抵抗,進攻失敗了。
英方計劃採取海上攻擊方案,戰役序幕隨著炮彈從海上飛來拉開了。海軍的初期行動因3艘戰艦擱淺而一無所獲。依託查爾斯頓城內及周邊的堅固防禦工事,美軍靜靜等待英軍駛過海峽,進入武器射程。
當艦隊終於靠近後,工事內的美軍火炮首先朝英國戰艦開火,持續猛烈的炮火擊退了皇家海軍。英軍馬上還擊,不過對以蒲葵為原料修建的工事損害有限,美軍傷亡也微不足道。英軍對美軍的抵抗強度大為驚訝,若不能首先壓制來自美軍防禦工事的炮擊,或者至少使之部分失去戰鬥力,就無法登陸。雖然英軍憤懣不已,但也只好放棄進攻。他們舔舐著傷口,轉而向北航行到紐約,加入威廉·豪的隊伍。此時豪將軍正入侵北美中部殖民地,力圖攻陷紐約城,控制這座天然良港。
布蘭迪萬河1777
1777年發生的兩場戰役將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不過美軍主力在華盛頓的指揮下卻再度慘敗於豪將軍。
豪決心奪取當時的美國首都費城,並於1777年9月11日在布蘭迪萬河擊敗華盛頓。華盛頓本來佔據了有利地形,不過堪稱戰術大師的豪首先採取佯攻,然後迂迴至華盛頓和他的幕僚們都忽視了防備的側翼。華盛頓再一次在同英軍對壘的重要戰役中失利,豪將軍也再一次未能聚殲大陸軍。只要這支軍隊一息尚存,革命就希望猶在。